美國國家衛(wèi)生研究院(NIH)用埃博拉疫苗進行猴子實驗,結果顯示,4只猴子注射疫苗5周后接觸病毒全都無恙,但10個月后疫苗保護力減弱,有兩只猴感染。隨后,研究人員再為猴子注射不同配方的第二劑疫苗,這次四只猴子都無恙。
報道稱,該研究結果7日發(fā)表于《自然醫(yī)學》期刊,這是埃博拉疫苗首次出現(xiàn)“長效免疫”。
NIH“過敏與傳染病過敏與傳染病國家研究所”主任法烏奇說:“幸好不必打好幾劑疫苗才具備保護作用。”不過現(xiàn)在最大的難關在于,時間一久,疫苗的保護效果也跟著遞減。
在猴子實驗中,第一劑疫苗將埃博拉基因包在黑猩猩的感冒病毒里,先讓8只猴子注射疫苗,10個月后再接觸病毒,結果有6只感染病毒死亡。
后來,研究人員再為猴子注射第二劑疫苗,以啟動猴子的免疫系統(tǒng),2個月后再補打一劑,這次則使用預防天花的痘病毒(poxvirus)包裹著埃博拉基因。結果初劑10個月后,4只打過初劑的猴子再接觸高數(shù)量的埃博拉病毒都無恙。
NIH使用的這種疫苗與英國大藥廠葛蘭素史克研發(fā)的類似,而后者的疫苗已進行人體實驗。加拿大公共衛(wèi)生局委托美國生物技術公司“紐琳基因”生產的疫苗也預定今秋開始對醫(yī)護人員進行人體實驗。
世界衛(wèi)生組織表示,希望第一階段研究11月有結果,若證實疫苗用于人類安全又有效,將試用于疫區(qū)的醫(yī)護人員身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