讓東西變小,那么就能迅速得到結(jié)果。
——穆罕默德·穆斯塔法·侯賽因 (Muhammad Mustafa Hussain)
侯賽因教授來自沙特阿拉伯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,從事電氣工程領域研究。他幾乎所有的時間都用在開發(fā)極其微小裝置。早在 2010 年,侯賽因已啟動對豐富且可再生電源的開發(fā)。這種電源可投放到極其偏僻的地方,供機器使用,以凈化水或診斷疾病。
為了這一目的,這套電源必須逐漸縮小其體積。打個比方,一塊微小的微生物燃料電池,便是再適合不過的研究起點。而唾液無可避免地成為燃料電池的動力來源。
使用唾液這一靈感來自侯賽因的同事,同一實驗室的博士候選人賈斯汀·E·明克。明克如今是陶氏化學 (Dow Chemical) 的研究員。當時,明克正試圖為糖尿病患者打造一款血糖監(jiān)控設備,這需要同樣極為微小的電源,以便于植入位于人體內(nèi)胰腺周邊。
微生物燃料電池的工作原理為:依靠唾液提供有機物,供細菌代謝,代謝過程即產(chǎn)生電子。而在高導電石墨電極上搭載唾液代謝細菌,幾周之內(nèi)便能產(chǎn)生幾乎 1 微瓦(1 瓦的百萬分之一)的電能。
縱然,1 微瓦的電力微不足道,但已足夠驅(qū)動診斷工具和監(jiān)測工具的實驗室芯片元件,譬如說明克的糖尿病追蹤儀。
侯賽因正在與 3D 打印公司合作,在打印人造器官的同時,將這樣的電池植入人工腎內(nèi)。體液流淌而過便能產(chǎn)生動力,維持設備運作。
他說,這只是簡單的第一步。他還有長期目標——以有機工廠的廢料作為動力來源,驅(qū)動海水淡化工廠,以造福貧困國家。